觀察家中的長輩,其實對於農業仍抱有深深的情感,不論是亞摩的父母親或是叔叔,皆時常以種植蔬果為樂,甚至叔叔也規劃農業作為退休後的職業。亞摩活到現在已將近而立之年,但是在以前卻從來不曾替長輩想過這個問題:這麼愛務農的你們,為何要等到退休後才作呢?延伸而來的問題,就是認真的問自己,你呢?
亞摩思考台灣農業為何這麼不受青睞?讓想務農的人望之卻步?認為與社會大眾普遍存在的觀感有很大的關係。就在昨天,在學學文創志業大樓,聽了248農學市集創辦人楊儒門先生的演說,他以幽默的方式描述此現象,說明一般大眾會認為高學歷者從事農業是頭殼壞去的表現;或以長輩不敢把女兒嫁給農夫為例,因為農夫沒有前途,簡言之就是萬般皆上品,不嫁莊稼郎!雖然他娛樂了在場的聽眾,但在笑完之後,卻感到他笑容背後的沉重。
亞摩所指的傳統社會觀感,從大眾最關心的薪資、工作類型與生活型態概述:
1.薪資所得偏低:一般人難以農業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甚至全家生計。(令我感到諷刺的是,務農的人竟然要餓肚子!)
2.農業需高度勞力之產業,常常必須接受風吹日曬雨淋,是一種不帥不美不優雅的行業。
3.務農必須靠天吃飯,如果老天爺不賞飯吃,那真的就要摘葉子回家燉,或學兩津堪吉煮皮鞋了…p.s.還要是真皮的!
4.想務農,但是沒有地。
5.鄉村生活單調、資源不足,生活機能不如城市便利。
。
。
。
最後總歸一句就是:吃力不討好,沒錢又多煩惱。
耕自在團隊的夢想希望對台灣農業有所貢獻,2年半以來我們仍一邊摸索,一邊培養能力以找出最適合我們的路徑。為了繼往開來,我們有必要了解台灣農業的歷史面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