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完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一書,讓我對於台灣的糧食危機有進一步的認識,這本書資料完整,論述條理分明且立論有據,足可堪稱經典。作者擔憂台灣未來將會出現斷糧的危機,因此台灣人必須在這10年內有所作為才能夠力挽狂瀾,以確保未來充足且安全的糧食來源。作者非常關心台灣農業的存亡,以及農村文化的沿續,老師不時呼籲民眾應該團結,照顧真正為台灣環境奉獻的農民;並棒喝政府需制訂政策,為農民塑造友善的耕作環境。我們知道工業革命後,傳統以人獸為主的農耕方式,已由機械部份取代;而綠色革命後,基改作物則提升了單一作物在單位面積的產量。在我們已經習慣了兩大革命所帶來的好處之後,專家們提出了警告:
1.機械化以及利用化肥所生產的糧食,必須倚賴石油;糧食的國際貿易與運輸也靠石油,因此石油價格漲價,糧價將隨之上漲。令人擔憂的是一旦石油的利潤低於生質能源時,生質燃料的需求將會愈強,而原本作為糧食的農作物,可能就會被拿來生產生質能源,造成糧食產量銳減。
2.基改作物雖然已被証明可提升產量,但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食用基改作物,對人體健康是有疑慮的。另外,基改作物雖可短期提升作物產量,但是將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衝,並且造成土壤的地力流失,如:微生物的死亡、土壤酸化等問題,長遠來看對環境並不友善。根據「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UCS)的報告指出,黃豆及玉米在改造基因成耐除草劑的特性後,在美國境內種植後的結果發現其產量並未如預期般增加;而改良後的抗蟲性玉米的產量充其量只能算是少量提升。[報告名稱:High Yield Claims for Biotech Crops Disputed]
目前只有能源技術的突破、安全基改作物的發展以及人性慾望的控制才能即時解決糧食危機了。彭老師擔心世界消耗有形物質的速度遠超過科技發展的速度,在基改作物能耐旱、耐高溫、對人體無害且量產之前,恐怕已深陷糧荒了!
過去台灣為了發展經濟重點產業如:工業、商業以及服務業,犧牲了許多可耕用地,從最多的可耕地面積是100萬公頃→1977年92萬公頃→1997年86.5萬公頃→2007年82.6萬公頃→2010年的81.5萬公頃,而其中還有16萬公頃處於休耕狀態。換句話說,台灣現今真正在從事糧食生產的只剩下65萬公頃。在四十年不到的時間,台灣的實際從生產的面積只剩六成多,未來勢必還會持續減少。
台灣農業環境的變遷速度實在太快,令傳統知識不足的農民無法招架,我們家甚至只能眼巴巴望著對面的農田一塊塊被水泥填平成建地,一條條記憶中的阡陌變成踏在腳下的道路。雖然透過NGO組織的努力,減緩了農地消失的速度,不過我們要面臨的問題除了農地逐年消失之外,還有農民高齡化的問題,若不設法讓部份年輕人回鄉務農,待二戰後嬰兒潮的農夫們陸續退休後,台灣糧食生產挑戰將更嚴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