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五 去看了花博
禮拜六 農業進修班的同學在中午和我們分享了"國家的遠見"DVD 荷蘭篇
禮拜日 和同學相約去看"2011亞洲有機樂活產業展" 接著帶他去"好丘"
可以說很豐富的三天 同時也引發不少感觸
先來講講禮拜六看的影片好了
首先 荷蘭的農民"平均"年收入是三百萬台幣 是台灣農民的十二倍
再來 他們合資建立自己的農產交易所 負責農產運銷 避免中間商的剝削
第三 他們利用現代化的技術輔助生產的各個環節 甚至連生產過程中自行發電過剩的電都可以回賣給政府 二氧化碳都可以充分回收利用給植物行光合作用 看得我們目瞪口呆
禮拜五 我去參觀花博 參觀內容是其次 我去看的是人
我站在不會擋到主動線的地方 看花博爭艷館的人潮如潮水般湧來
我看大部分的人到一個特定展品前 第一件事就是擺好pose 照相
不然就是照那些比較大而顯眼的展品(例如: 用花做的蟠龍花瓶)
旁邊的說明文字大多沒看 "這些人真的知道自己在看什麼嗎?" 我不禁有這個疑問
這個展覽 別說那些對花卉產業沒興趣去湊熱鬧的人
熱門的場館連你不動都會自動被人牆往前推
只能拍張照就走 根本沒辦法好好的去細讀介紹
除了追求八百萬的參觀人次 真的有幫助民眾更了解台灣的花卉產業嗎?
我們是不是能跳脫場館的思維 用新的科技設計出讓民眾更不必排隊的展覽方式?
禮拜天 亞洲有機樂活產業展 人潮較之我印象中的展覽稀疏很多
我拿了幾個令我印象比較深刻團隊的DM 有賣醋 賣米 賣茶 還有一個請我生吃高麗菜的 很甜
我感覺到這些其實都是好東西 但包裝和行銷上 有待加強
先寫到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